资讯
政策
公告
服务商
已为你找到 3628 条资讯信息
4月23日,期螺2510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3109涨0.55%;期卷2510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3213涨0.78%。4月23日,铁矿石2509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726涨1.89%。4月23日,焦炭2509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1567涨1.33%;焦煤2509合约早盘震荡偏强,午收950.5涨1.28%。截至发稿,期螺主力合约报3109元/吨,较上海市场20mm三级抗震螺纹钢(理计)贴水51元/吨;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杭州、济南、南昌、长沙、北京、石家庄等市场螺纹钢价格上涨10-20元/吨。宏观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二表示,目前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美国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9个百分点至1.8%。产业面:据Mysteel调研,4月22日237家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成交9.96万吨,环比减31.6%;总投资180亿元的南方东海钢铁项目已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印度对五类钢铁扁平材征收12%临时保障关税。从基本面来看,近期原燃料价格表现偏强,可能是“五一”节前钢厂有补库需求,铁矿石价格低位回升,焦炭也有第二轮涨价预期,成本对钢价有一定支撑。不过,近期钢材需求持续性不足,制约钢价反弹力度。从宏观面来看,尽管特朗普对华态度缓和,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多。短期来看,钢市库存压力不大,成本尚有支撑,但需求持续性存疑,钢价或仍处于区间震荡运行。
2025年04月25日
钢坯:23日唐山钢坯直发成交尚可,仓储现货价格报3030-3040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稳中趋高,部分品种低价成交上量。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上调30,报2970。(单位:元/吨)废钢:23日上海废钢稳,具体报价:钢板料≥8mm2190-2250,钢板料≥6mm2150-2190,工角槽≥6mm2120-2180,工角槽≥2090-2130,重废2030-2090,中废剪切料1950-1990,小废剪切料1790-1850,轻废1550-1610,统料1490-1530,油屑1280-1320不含税。(单位:元/吨)生铁:23日炼钢生铁报价稳。临汾2710武安2650唐山2610莱芜2650临沂2650福建2670内蒙2630昆明2650新疆2430辽阳2600湖北2670。(单位:元/吨)焦炭:23日港口焦炭现货市场暂稳运行。港口贸易集港数量走弱,两港库存较上一工作日继续下移。日照港54平,青岛港101减1,两港总库存155较上周减8。现港口各品种焦炭价格如下: 贸易现汇出库: 准一级焦现货1340元/吨,一级焦现货1440元/吨,焦粒现货1310元/吨,焦末现货1080元/吨。
2025年04月25日
概述:23日早盘唐山迁安普方坯主流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40元/吨,迁安松汀钢铁普方坯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50元/吨,仓储现货价格含税报3030-3040元/吨。上午钢坯市场成交好转,下游成品材价格稳中趋强,以下是唐山分品种价格及成交详情:【型钢】唐山型钢主流价格持稳,其中工字钢3340元/吨,角钢3330元/吨,槽钢3300-3330元/吨,今日期螺早盘持红震荡,带动需求单量小幅抛出,成交尚好。【带钢】唐山145带钢市场主流价格较昨涨10元/吨,市场主流报价3200元/吨,市场成交一般。唐山355带钢市场价格较昨涨10元/吨,现货主流3160元/吨,市场远期较现货资源差10元/吨。【热卷、冷轧基料】唐山开平板市场价格稳,市场主流1500宽普开平板报3210-3220元/吨,锰开平3350-3360元/吨,询单较活跃,成交一般。唐山冷轧基料市场价格较昨上调30元/吨,市场主流3.0*1010为3180元/吨;3.0*1210为3180元/吨。报价为主,成交一般。【中板】唐山中厚板市场价格稳,14-20普板报3450元/吨,低合金报3640元/吨。今日唐钢现货京唐港锁价3450元/吨。 市场资源到货情况好转,成交一般。【管材】唐山焊管、镀锌管价格稳,4寸3.75mm新国标热镀锌管,唐山华岐报4100;4寸焊管唐山华岐报3430,成交一般。唐山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市场:价格稳,2.5m立杆4600-4610,0.9m横杆4540-4550,斜拉杆4380-4390,含税过磅,成交欠佳。【建材】唐山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涨10-20元/吨,现三级大螺纹3150元/吨,三级小螺纹3240元/吨,盘螺3420元/吨,市场价格小涨,成交一般。【预测】唐山钢坯直发成交尚可,仓储现货价格报3030-3040元/吨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稳中趋高,部分品种低价成交上量,预计午后钢坯出厂价格或上调20元/吨左右。
2025年04月25日
引言: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关税税率已从3%飙升至125%,对太阳能电池板 、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245%的关税。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武器化”打压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性产业。时至2025年4月下旬,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业内内卷严重,供过于求,厂商对后市信心不足,降库存,减轻资金压力,铝型材价格一度跌破底线已成为现状。本文将结合国内铝型材市场的供需格局,简单分析关税政策对铝型材市场的影响情况及演变趋势。一、关税政策对铝型材供需的直接影响(一)出口贸易壁垒持续抬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铝型材出口量为71835.18吨,环比增加81.50%,同比减少1.98%。虽然3月铝型材出口量同比下降,但1-3月累计出口量仍有一定规模,意味着我国铝型材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竞争力。从出口方向来看,3月份中国铝型材主要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为越南,铝型材数量为7492.37吨,占总出口量的11.06%,环比增加71.19%;其次是马来西亚,出口数量为4763.10吨,占总出口量的6.63%,环比增加50.26%;第三是以色列,出口数量为3871.96吨,占总出口量的5.39%,环比增加99.17%;出口澳大利亚数量为3585.79吨,占总出口量的4.99%,环比增加113.32%。由此来看出口到美国的铝型材数量还是相对有限,美国对中国关税政策的实施,目前对美国有直接出口的企业订单打击会较大,据个别企业反馈,会有20%左右的订单量下滑。由此,企业还需面对政策变动风险,有效的加速产品优化升级、多元化发展、开拓新兴市场等方式稳定出口。(二)市场转向压力增大为应对出口受阻,不少企业出口转内销,给国内市场加压,内卷加重,企业利润被压缩,实体埋头硬撑,截止四月下旬,不少中小企业反馈订单开始有一定下滑(10%-30%不等),为了控成本,开开停停已成常态。同时铝型材产品的出口受限,也影响了下游企业开采计划,加剧了铝型材产业链的供需矛盾。目前不少企业主张少库存,快出货,保现金稳妥生产来应对这一现状。二、供需结构在关税影响下的动态演变(一)供应端:铝型材产量逐步回升但库存加速去化近月以来美国政策波动频繁国内光伏边框、汽车新能源配件、食品和医药行业的铝箔包装订单等一季度出现部分抢出口情况,不少企业全力以赴赶制订单甚至出现以价换量现象。整体一季度铝型材产量情况。据Mysteel铝型材团队调研,4月全国个别重点城市铝型材加工费均价降至600元/吨,低者更甚在400元/吨价位。较往年同期至少下降50%。截止4月下旬,买卖双方企业仍在密集博弈,大厂持续透过更低价格来达到去库目的。随着终端需求节点下滑,铝型材价格在内卷加重情形下加速下行,多种类价格部位松动,市场氛围较寡淡。尽管部分企业仍有一定利润空间,但行情支撑延续性不足者正持续减少囤货,对比往年同期,原料库存囤货下降了17.04%;成品库存下降了17.89%。企业选择主动去库存已是一种明显趋势。(二)需求端:传统领域疲软与新兴领域支撑光伏板块: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受成本压力影响,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接下来需求仍须要观望下半年国内集中项目启动状况、以及海外需求是否能如预期稳定。建材板块:房地产市场低迷直接影响传统建筑行业 ,建材需求持续疲软。终端产量相较往年同期出现严重下滑,国内外需求同步萎缩。即使新能源汽车增速可能放缓,光伏领域用铝增量有限, 但伴随着铝型材在新能源、电子等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电力投资、家电消费板块的对铝型材需求有一定支撑。三、总结需求出现一定萎靡的背景下,终端观望情绪加重,铝型材价格预期将在四月底前再度下探,整体价格水平最快估计要在五月份,供需失衡得到缓解后才有望修复,此外,近期价格跌幅能否收敛,也须依仗上下游价格是否提供足够支撑。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国内产业政策持续推进的复杂背景下,关税政策已成为影响铝型材市场情绪方向及供需方向的重要变量。为应对这一现状,企业未来要继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加强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打造市场多元化,及时调整商品供给,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时俱进通过新兴渠道营销出海。
2025年04月25日
【全球供应链重塑下,中国制造展现强大韧性与优势】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重塑加快,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多变。我国制造体系凭借完整产业链与组织化制造能力,抗压韧性和战略稳定性凸显。2024 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达 28%,连续 15 年居首。2025 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10.3 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 9.7%,且向高端、智能、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 本月初,美国宣布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暂时豁免“对等关税”,近期美官方频释“重新评估关税影响”信号,市场预期汽车零部件也将获阶段性豁免。这被视为美国在通胀和“制造业回流”受阻下的“退让”,侧面印证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 具体看,我国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两大出口支柱产业中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消费电子领域,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超七成,苹果超 80%组装和零部件生产在我国。汽车制造领域,2024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类产品出口金额累计 1056.1 亿美元,对美出口 171.5 亿美元,对欧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 11.7%。关税豁免后,A股 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板块上涨,“果链”龙头企业估值修复,市场情绪提振。 美国豁免关税释出利好,消费电子与汽车制造发展韧性。消费电子板块,我国已在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建立全球领先产业集群,苹果超 80%组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环节在我国。关税松动缓解企业出口成本压力,国内政策优化也为其注入动力。汽车制造板块,2024 年我国汽车市场份额占全球 34.7%,12 月达 41%。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等市场受,美国难摆脱对我国零部件依赖。欧盟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我国龙头企业加快在欧洲布局产能。 消费电子与汽车制造的利好正传导至更广泛制造业和配套产业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战略窗口期。我国应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加快培育现代化制造体系。首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自主技术体系。其次,加快出口与产能布局多元化。第三,增强国内市场牵引力。第四,提升国际规则塑造力。面对国际格局调整关键期,我国应抢抓机遇,在全球制造格局重塑中争取更大空间。
2025年04月25日
中商情报网讯:精密制造是利用精密机械和技术手段,生产出高精度、高复杂度产品的制造过程,其产品具有高精度、高一致性、高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医疗等众多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产业链精密制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玻璃材料等,生产设备包括切割与成型设备、加工设备、测试与检测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精密加工与制造,制造商负责加工高精度零部件、功能模块,并提供PCBA及整机组装。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慧零售终端、智能机器人等。二、上游分析1.原材料(1)钢材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钢材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中国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复杂,中国宝武、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沙钢集团等民营企业在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中表现突出。(2)铝合金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铝合金凭借自身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好、易加工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船舶、现代工业、建筑、电力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从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往往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铝合金CR10(前十企业集中度)超50%,大型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主导市场。(3)铜材铜材在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铜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铜材产量达2350.3万吨,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铜材产量将达到2433.3万吨。中国铜材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江西铜业主要产品为电解铜和铜加工材,2024年铜加工材产能 180 万吨。企业掌握铜冶炼绿色化技术、高精度铜箔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新能源(锂电池)、电子电路等领域。(4)塑料材料改革开放后,塑料改性技术的应用也逐步兴起,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国内的塑料改性加工产业存在着技术薄弱、规模较小的问题,高端产品品种主要依赖进口。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11901.8万吨,同比增长6.3%。按照25%的改性化率折算,则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约2975.5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改性塑料将达3320万吨。目前我国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金发科技市占率达7.86%,位居首位。国恩股份位列第二,市场份额为3.7%。2.生产设备(1)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机床是通过切削、特种加工等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机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69.5万台,同比增长10.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将超过70万台。(2)金属成型机床金属成型类数控机床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达16万台,同比增长7.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将保持小幅增长,达到16.2万台。(3)重点企业从布局情况来看,行业上市公司中,各主要数控机床上市公司均在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方向布局,数控机床主要企业包括创世纪、华中数控、纽威数控、宇环数控、国盛智科等。三、中游分析1.精密制造市场规模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新兴领域的兴起,如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对精密制造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精密制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精密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精密零部件制造市场规模为1612.9亿美元,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806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精密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986.6亿美元。2.精密结构件及模组市场规模精密结构件主要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具有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性能要求,如手机中框、笔记本电脑外壳等。模组主要包含马达模组、电池模组、铰链模组、充电模组、显示模组、散热模组、声学模组及键盘模组等,是电子产品中的核心组件。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精密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市场规模达6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0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市场规模将达到704亿美元。3.精密仪器市场规模精密仪器是用于测量、分析、检测、实验等高精度要求的科学仪器和技术工具,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精密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精密仪器市场规模达到8988亿元,同比增长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精密仪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437.4亿元。4.精密制造相关企业注册量随着产品精密程度要求提高,中国精密制造市场份额向高精密度设计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聚拢,规模较大的供应商也不断深耕细分领域,提升集中度,使得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精密制造相关企业总量达到8.79万余家。5.精密制造重点企业全球精密制造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导。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美国的通用电气、霍尼韦尔,日本的丰田、本田,德国的西门子、博世等,都是精密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中国的精密制造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提高。四、下游分析1.应用占比情况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与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性、智能化和使用场景息息相关,其中智能手机是应用最大的板块,2024年占比达64.01%。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式、AI眼镜/XR头显,分别占比20.03%、8.28%、7.38%、0.30%。2.智能手机在国家消费补贴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部,同比增长3.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91亿部。3.智能穿戴设备腕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作为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出货市场,中国引领全球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9亿台,同比下滑1.4%。中国市场仍逆势增长,出货量为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6728万台。
2025年04月25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5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50%=与上月比较无变化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9%,比上月上升0.7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6%,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3至2个百分点之间。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3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上继续小幅回升,表明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新订单指数回升,表明扩大内需多项政策的综合成效进一步显现;生产指数继续小幅提高,且大、中、小企业的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表明生产的恢复态势比较明显。同时要注意到,采购量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回落,表明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为主要困难的企业占比仍在60%之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有回落,企业恢复生产的信心仍然不足。综合看,受政策推动经济初显回升态势,但基础还不稳定。要持续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特别要显著加强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不懈地尽快改变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趋势。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积压订单指数为45.6%,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51.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1.主要指标解释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2.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3.调查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4.计算方法(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5.季节调整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2025年04月25日
【3 月 25 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举行“高端对话:中国改革与前瞻”,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称“中国制造 2025”十年努力取得五大成就。】一是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 33%,2010 年为 20%,现为美国制造的 2 倍,日本和德国制造的 4 倍。二是产业链体系完善,中国拥有全球唯一 600 多项全覆盖的制造体系,其中 40%规模全球第一。三是产品结构向好,2010 年出口产品 7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去年总出口量翻番,90%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仅占 10%。四是生产方式变化深刻,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去年 6 万多亿美元进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不到 20%,一般贸易占 70%以上。五是中国制造对外开放良好,十年间引进外资比上一个十年翻番,全球平均每年外资引进约 1.3 万亿美元,美国引进外资最多,中国稳居世界第二。
2025年04月25日
坐在办公室喝一杯无人机送来的咖啡、出门取“飞的”送来的海鲜……今年以来,昆明低空经济不断上“新”,加速走进市民的生活。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6月,昆明市印发《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将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战略机遇,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昆明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年来,昆明在政策端、产业端、应用端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掀起低空经济发展热潮,“低空+”应用场景多点开花,低空经济蓄势高飞。低空+医疗让救治更高效4月8日10:00,载有医疗样本的无人机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无人机物流枢纽站起飞。10:06,无人机降落在迪安检测中心的楼顶,工作人员快速取出装有医疗样本的智能温控箱,将样本送检。3公里的路程仅6分钟就送达,打造了“空中生命通道”。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迪安检测中心无人机医疗运输航线由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云南云智城市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自2025年2月开始常态化运营,是昆明低空物流网络项目之一。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年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超38万人次,手术量达3.2万台,对快速检测需求迫切。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迪安检测中心无人机医疗运输航线常态化运营后,不仅缩短了检测周期,还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航线采用多旋翼物流无人机,配备北斗导航与5G实时监控系统,可精准规划航线并规避障碍。“以前,医院运输医疗样本依赖人工或车辆,受限于交通拥堵、地形复杂等因素,时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该航线开通后,通过低空物流技术实现医疗样本快速转运。”云南云智城市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低空项目工作人员付易可介绍,无人机起降点设在医院停车场,样本封装后直飞检测中心楼顶,避免了传统中转环节,实现“点对点”无缝衔接。目前,云南云智城市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备可承载重量在9千克以内的血液、病理样本及紧急药品,支持24小时运行,较地面运输效率提升70%以上,全程通过智能温控系统保障运输途中医疗样本的活性,不仅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还以科技之力推动区域医疗均衡发展。付易可介绍,公司目前正与昆明部分医院展开合作洽谈,将进一步构建昆明市医疗物资运输网络,并探索冷链药品、器官移植等高端医疗物资配送场景,打造“空中生命通道”昆明样板。无独有偶,早在2023年底,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就与昆明市儿童医院达成合作,开通昆明市儿童医院(前兴院区)至昆明市儿童医院(书林院区)的航线,常态化运送医疗样本。“在没有和我们合作之前,昆明市儿童医院两个院区之间使用班车运送医疗样本,不堵车也需要20分钟左右,堵车的话时间就更久了。现在使用无人机运送,仅需7分钟就能将医疗样本送达,运输效率显著提升。”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昊说。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城市低空无人机物流网络运营的科技企业。作为国内低空物流领域的开创者,该公司在昆明已规划近100条航线,常态化运行32条,覆盖医疗、汽配、商圈等场景。目前,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有近30架无人机,已开通官渡区矣六卫生院、官渡卫生院、安宁市人民医院等航线,并正在与丽江市、楚雄州、红河州、普洱市的一些医院洽谈合作,致力于推动“低空+医疗”高质量发展。低空+维修让汽修更省时在“低空+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昆明“低空+维修”也迅速走进市民的生活。3月18日,在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街道低空应用实践站的无人机起降点,一架RA3物流无人机顺利起飞,执行首单汽车零配件配送任务。5分钟后,配件成功送达直线距离1.8公里外的特想莱名车维修店。这标志着云南省首条“前置共享仓”到“汽修店”全时段城市低空物流配送航线在昆明上线。云南首条“前置共享仓”到“汽修店”的航线由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是昆明将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与本土资源紧密结合,孵化出的一家城市低空物流企业。自2024年12月23日成立以来,在五华区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的协同支持下,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迅速瞄准“城市低空+汽配”应用突破口,正式启动“前置共享仓+城市低空汽配配送”物流运输通道,让紧急汽修配件实现打“飞的”转运,直达汽修门店。“2024年一家汽修企业找到我,想用无人机运送紧急汽修配件,给了我创业灵感。”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翟昊介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他们发现汽修市场80%以上的配件满足低空运输的条件,且汽修店接到故障车辆后,往往需要从汽车城调取配件,路上耗时较长,不能满足车主想快速将车辆修好开走的需求。“前置共享仓+城市低空汽配配送”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汽修行业的痛点问题。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并于今年3月开通“前置共享仓”到“汽修店”航线。目前,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轴幅式城市物流网络模型进行布局,搭建汽车配件前置共享仓,辐射半径5公里内的汽车修理厂,通过迅蚁的物流无人机在城市真实高度80米—150米空域进行飞行配送,将以前1小时以上的配送时间缩短至5分钟左右,大幅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翟昊介绍,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建立了北仓,可覆盖昆明北市区的所有汽修店。公司正在规划建设西仓和东南仓,待两个仓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昆明主城汽修店全覆盖。截至目前,秒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已开通15条航线,每天进行10个架次左右的汽车配件运送,获得很多汽修企业的好评。“无人机配送不仅优化了汽修零配件供应链,还有效提升了汽修企业的维修效率,缩短了车主的维修等待时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特想莱名车维修店负责人说。展望未来,昆明“低空+维修”市场前景广阔。翟昊表示,目前,公司已与昆明主城区20多家汽车修理企业达成合作,随着市场不断扩大,预计未来汽配航线可达300条左右,每日运输600架次—800架次。低空+商圈让生活更便捷消费者在手机App上下单后,海鲜市场商户即刻出货打包,无人机配送,最快10分钟内消费者就能收到海鲜。3月31日,云南省首条“市场+商圈”城市低空配送航线在官渡区正式开通运营。这条连接关上片区与新亚洲体育城商圈的空中走廊,将传统的30分钟车程缩短成5分钟航程,活蹦乱跳的海产品被快速送达市民餐桌。“以前觉得无人机送货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没想到现在已经可以直接配送到家门口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用户,市民周女士感慨道,通过无人机配送收到的海鲜既新鲜又快捷,满满的科技感和新鲜感,让购物更加便捷。运营方迅云(云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果介绍,该航线使用的TR9S型无人机专为城市密集区设计,采用六旋翼布局与智能飞行控制系统,机身、电池仓、货箱实现模块化分离,可安全执行9公斤载重物流任务。航线开通后投入商业运营,既服务于市民即时消费,也为商圈餐饮企业提供10分钟紧急补货支持。与迅云(云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相似,位于五华区的好物飞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构建同城15分钟飞送网络的城市低空配送运营科技公司。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好物飞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城市商圈物资低空运输应用,并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开通和谐广场→龙锦社区的航线,运送土鸡、牛肉等民生物品。好物飞送(云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静介绍,依托已建成的五华区红云街道配送枢纽站,今年内,该公司将在昆明建设50多个枢纽站,实现五华区从枢纽站到社区再到小区的覆盖。预计在2年内,辐射昆明10000多个小区,满足更多人的即时配送需求。低空+N发展潜力无限“总体来看,昆明‘低空+’发展潜力无限。”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对昆明低空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实施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开展“低空+”应用场景试点50个以上,引进至少5家行业代表性企业。重点打造滇中新区、盘龙区、呈贡区3个低空经济试点区域,在磨憨开展“智慧边防”无人机试点建设工作,在数据融合共享、智能高效管控、体制机制配套等方面形成集聚化产业生态圈,有效衔接基础设施使用、飞行申请响应、飞行过程监管等功能,保障低空交通安全。在应用场景培育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将着力推动“低空+公共服务”“低空+物流配送”“低空+文体旅游”“低空+生产作业”“低空+教育培训”“低空+城镇交通”的场景应用。《实施意见》印发以来,昆明立足自身优势,围绕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强化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低空经济破局起势,引进江苏数字鹰、云南安权霄防、云南骏鹰等一批低空项目,培育城市综合治理、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一批低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昆明许多企业正在探索“低空+”应用场景培育。“接下来,在业务上我们将继续拓展‘低空+行业’应用场景;从区域上立足省内向省外拓展。同时,在服务模式上尝试B2C场景,向省内的高校、高速公路、景区等封闭场景拓展,满足市场需求。”蔡昊表示,希望云南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和昆明一起探索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省份以及南亚东南亚。五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华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一街道一低空站、一社区一起降点、一商圈一配送点、一景区一打卡点,在“低空+”产业生态方面继续努力,着力打造“空天地一体化”产业格局。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市交通运输局将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力推动昆明市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军地民联络机制及协同管理机制,争取进一步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为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积极推动“两航融合”(航运+低空)首批交通场景应用。千米之下,机遇无限。未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基础设施完善、技术难题攻克,昆明低空经济将振翅高飞。(记者王绍芬摄影报道)短评低空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黄英华当无人机载着医疗样本穿越城市上空,当“飞的”配送的海鲜10分钟抵达餐桌,昆明正以低空经济为引擎,在千米空域书写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自2024年《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这座城市在政策引领下开启“空中革命”,让低空经济从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现实。在医疗领域,无人机搭建的“空中生命通道”将3公里样本运输时间压缩至6分钟,每年为38万心血管病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汽修行业中,“前置共享仓+低空配送”让配件运输从1小时缩短至5分钟,维修效率提升70%;商圈配送更实现“指尖下单、空中直达”,30分钟车程的海鲜配送被5分钟航程取代,鲜活商品以“最快速度”抵达市民手中。这些场景不仅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更让科技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民生。展望未来,昆明正以“低空+”为画笔,在医疗救援、智慧物流、文旅体验等领域勾勒更多可能。当科技与民生在云端交织,昆明低空经济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预演——这片充满想象的空域,正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
2025年04月24日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国有资产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数智化转型也迫在眉睫。推进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的内涵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是指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精准、高效的管理和监控。它涵盖了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资产档案和管理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数据驱动。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对国有资产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智能决策。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实现智能决策;三是协同共享。通过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壁垒,实现国有资产信息的协同共享。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资产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的必要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数字经济浪潮推动生产要素的深度变革,数据要素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的关键生产要素。国有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设备运行参数、资产交易记录等数据资源,通过数字化管理可实现价值转化。构建资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的全周期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优化资产配置决策,更可以催生数据资产运营等新兴业态。这种转型将推动国有企业在供应链优化、市场预测等领域形成数字竞争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数字化管理重构了国有资产监管范式,形成“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智慧监管”的新型治理模式。依托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万亿级资产存量动态可视、行业分布精准画像,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智能审计系统可穿透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与业务数据的逻辑关联,自动识别异常波动。这种治理能力的跃升,显著提高了防范系统性经济风险的能力,使国有资产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警。契合国有企业内生变革需求。数智化转型推动国有企业从传统管理范式向现代化治理体系跃迁。这种内生变革具有必然性: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国有企业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数字技术重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需要通过数智化手段破解政企关系、激励约束等深层体制矛盾。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一是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传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流程割裂等问题。据某省级国资委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仍有近六成的国有企业采用人工台账管理资产,导致年度资产盘亏率达3.5%。数智化管理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可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归集与动态更新,将大大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资产安全保障。数智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和监管,从资产采购、入库、使用、维修到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权限管理,能够有效防止资产的违规处置和流失。通过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可建立资产异常变动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三是优化管理决策体系。国有资产配置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数智化管理通过构建效能评估模型,可精准识别低效资产。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深入了解资产的分布、配置和使用效率,对国有资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转型的实施路径推进国有资产数智化管理转型要求构建“基础建设-机制创新-生态协同”三位一体的实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在基础设施方面,亟需破解数据孤岛与技术瓶颈。当前国有企业数据标准化率不足50%,严重制约数据价值释放。需要构建“平台+生态”的技术架构,形成覆盖多层级、多领域的资产管理体系。重点突破工业软件、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瓶颈,推进国产化进程。标准化建设是基础工程,需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规则和接口规范。管理机制创新是核心。国有资产数智化转型需要重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破除条块分割的管理壁垒。将数据资产价值、系统使用效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激发转型内生动力。探索数据资产确权与价值评估机制,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奠定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决策场景进行模拟和预测,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模拟结果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优劣,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安全防护是必然选择。搭建安全防护平台,强化动态监管,可保证数智化转型的长久。应实施分类分级的安全防护策略,构建覆盖终端、网络、数据的立体防护体系。建立动态风险监测机制,持续优化预警模型。实现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动态、实时的监控。还应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开展攻防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此外,国有资产数智化转型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协同推进。面向“十五五”的到来,国有资产数智化转型需在三个方向重点突破。第一,技术融合向纵深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将推动资产管理从物理实体向虚拟镜像延伸,实现资产状态的实时仿真与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改变决策模式,通过智能方案生成显著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第二,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智能合约技术将重塑交易执行机制,通过代码约束提升履约效率。以ESG(环境、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以监管科技的发展催生新型治理工具,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第三,生态价值共创共享。逐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催生新型应用场景与服务模式。组建跨行业数字生态联盟,促进技术标准共建与创新成果共享。推动国有企业从技术应用者向生态主导者转变,带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转型。(黄卫根 陈亚会 作者分别系:北京工业大学产业博导、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讲师)
2025年04月24日
电解铝今日价格分析
2024年末能源化工行业原材料价格走势回顾与未来展望
造船业持续景气 中国船舶集团三大船厂多项指标再创新纪录
昆明入选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到2025年推动不少于400户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满天星“| 智启未来,龙腾制造 —— 重庆龙智造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综合施策打造产业强市主战场 全市累计创建15个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4年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领航大会
三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落实近期金融增量政策